《后浪》是 B 站在五四青年节发出的鼓励年轻一辈奋发向上的演讲视频,由演员何冰演讲。演员何冰是我最喜欢的中国演员之一,喜欢他的《情满四合院》和《大宋提刑官》。饱满激昂的声音,绚丽的演讲词,这样本该让人热血沸腾的视频,我内心却毫无波澜。有点沮丧也有点揪心。

为什么当年听一首《菊花台》都能泪流满面整宿睡不着觉的我,现在听着这样的激励视频却能保持内心的平静?

难道是我不年轻了吗?青年年龄段的具体界定:

  • 世界卫生组织(2017年):15-44周岁
  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:16-45周岁
  • 中国国家统计局:15-34岁
  • 中国共青团:14-28岁
  • 青年联合会:18-40岁

以最高标准来算我也要到明年才过,身体是年轻的,不年轻的只会是心理了。为什么明明是“后浪”中的一员,却对《后浪》无法产生共鸣呢?难道我真的是别人口中说的一代不如一代,烂泥扶不上墙?其实被被人说“垮掉的一代”心里还是充斥着愤怒的,没有起来过,怎么算“垮掉”呢?

从小上学一种无形的压力就捆绑在身上了,上学是为了将来高考考出好成绩,高考考出好成绩是为了能上一个好的大学,上一个好的大学才能找到一个好工作,找到一个好工作才能赚到钱,赚到钱才能改变人生。高晓松大概是不会了解一个从底层上来的年轻人对于金钱的渴望的。总结一句就是,一个没钱的人想要通过教育变有钱。理论带入现实,得出的结论却是“寒门难出贵子”。“寒门难出贵子”在我身上验证了一把,这个理论我前面都没走通,后面不知道怎么走,头脑思想不改变永远也做不到改头换面。

小的时候不懂事,觉得学习就是累点,将来就是一片光明。但过了高考那道坎之后发现,我本一心向明月,奈何明月照沟渠。善良、天真、童趣都被虚伪、荒诞、贪婪所打破,最后剩下的就是一地鸡毛。成年人的世界里保持童真本就是一种荒诞,没有信任的人,没有可期的事。想到小时候大夏天不睡午觉,浑身是劲,一天疯到晚的时光,真是快乐啊。

这两年的相亲经历也是伤透了我的心。可能大家都比较现实吧,没钱恋爱都不想谈的那种。主动聊的,嫌弃你是舔狗,视如敝屣;不主动的,没有了,没有不主动的了。导致我现在想要交一个异性朋友,必须是以一个舔狗的身份进行的,搞得我都嫌弃我自己。当然,在父母的眼里,我还是一直是个宝贝,不懂事那种。爸妈,我真的懂事了,只是这种懂事我自己都觉得有点辛酸。

90 后买房是一种什么体验?很爽,很酸爽的那种。首先家底要殷实到起码付得起首付,没多少,也就会四五十万的样子;其次要有一个稳定且高薪的工作,不然谁给你付房贷去;最后这个房贷你要还到五十几岁。这期间不能断供,你不能生大病,家庭小孩不能有太大压力,因为你都承受不起。简单一句就是,还房贷这几十年,你的腰得弯着,背得弓着,生活的委屈得打碎牙咽下去。想到程序员 35 岁走后下坡路,在外打拼无依靠的我中年危机肯定逃不掉。同学里有买了房的,因为他们考虑房子是刚需,房价会涨,人民币还会贬值,将来的生活只会越来越好。从过往的房价波动来看这是事实,但我还是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去下这个决定。买房观望的也没什么希望,苏州要上一线,房价还要涨,观望等于放弃。说租房子过一辈子的,注定要被异性嫌弃了。

今年的这波疫情像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中小企业度日如年,就业者如履薄冰。攒钱正式提上议程,如何应对危机,打赢翻身仗依然没有头绪,能做的就是尽量别乱花钱,勒紧裤腰带过生活。危机终会过去,但下一次呢?没人能保证活过黎明,能做的就是积攒力量,迎接最后一击。我们可能不会饿死,但会穷死。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,但你让一群都不知道会面对什么的人准备什么呢?致敬百分之八十的还在跟穷做斗争,跟不公做斗争的同行人。